英国大学的拒信,一石激起千层浪,也引出了背后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。了解英国教育和文化,拒信也是一个不错的角度,尽管事情很憋屈。当中国人的弹性遇到英国人的刚性,又是个什么结果呢?有规定,按规定来,才踏实些,尽管也有例外。(甘肃高铁学校)
2017年3月,中国教育电视台《留学为你来》栏目邀请我作为嘉宾录制名为《留英拒信揭秘》的节目。
拿到这个题目,感同身受,为申请英国大学的同学们、充满焦虑的家长们捏把汗。其实,中国与英国思维模式、文化传统的碰撞,就是从一封拒信开始的。(甘肃高铁学校)
我留学英国硕士毕业后,就开始了十几年的英国大学国际办公室的工作,后来工作地点从英国移到了国内,在中国办公室任职,耳闻目睹的英国大学offer那些事儿也不少了,拒信是其中最悲催的一幕。(甘肃高铁学校)
考虑到中国留英市场,硕士研究生申请占比较高,以下的案例和分析都围绕着这个市场细分展开。
拒信的理由:坚硬的入学标准
一般而言,拒信的大体意思是申请人不符合录取标准,有些时候会指明具体原因。
理论上说,英国大学需要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包括:国内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、国内本科阶段成绩单、雅思成绩、推荐信、个人陈述。其中无论哪个环节不符合英国大学的要求,都无法得到录取通知书。(甘肃高铁学校)
从实际操作和结果看,因为推荐信、个人陈述而没能拿到offer的几率是非常低的,而前三项是重中之重,负责审核申请的英国大学录取办公室(Admission Office)的工作人员会按顺序检查材料,遇到不符合标准的地方,就不再往下看了。这反映出英国大学对申请人学术水平的重视程度。(甘肃高铁学校)
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(British Council)组织线上讲座《英国大学排名与申请中的误区》时,我特别讲到,英国大学的录取几乎是标准化的,几乎没有任何灵活度可言,也没有太多主观决策的参数。(甘肃高铁学校)
近年来,英国大学根据中国大陆市场申请量激增的现实情况,在官方网站上列出的中国大陆学生录取标准越来越细化,而且是公开透明的,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,只掌握在少数留学中介手里。
而这些列明的录取标准,一般来说没有“伸缩”的余地,因此,需要在申请前,充分领会英国入学要求的相关规定,而不是“铤而走险”。
比如,排名相对较高的英国大学或专业,平均分要求一般是80分以上,对国内985或211的学生,有特殊照顾,可以宽限到75分,而低于标准线一分或两分的“擦边球”是不予考虑的,除非该专业招生情况不好,临时性地做出调整,而这种临时性的“放松”是不会在大学官网或留学中介的展会上公布的。
英国大学对录取标准的“严控”,几乎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,连咱们中国人擅长的软磨硬泡、旁门左道的功夫,也无济于事。
我曾经工作过的一所英国大学,要求硕士申请者的大学本科阶段就读于中国前300名的学校,“三本”(英国人现在基本上都知道San Ben了)院校不予考虑,财经类和经济类的专业,还根据毕业院校的排名规定相应的专业平均分数线。
在招生过程中,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递交申请后,还是希望与英国校方直接见面,通过面试达到“留个好印象”、“额外加分”的目的。
其实,这一招对英国大学几乎没有作用。申请者即使现场表现再好,“印象分”再高,如果“出身”(毕业院校)、成绩有问题,还是不能入学。
我曾遇到一个平均分90以上、在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得前三名的女生,她很想去我在的英国大学攻读英语教学专业(TESOL),网上申请后收到了拒信,原因是她的本科院校排在全国500名以后,不符合要求。(甘肃高铁学校)
这个女孩子是学校中的优等生,在英语面试过程中,我觉得她的水平比之前面试的那些985、211的学生好上10倍,但仍然无济于事。
不可否认的是,英国大学“一刀切”的录取政策很可能将一些优秀学生拒之门外。
面试不行,把“个人陈述”部分写得漂亮些,来打动英国大学招生办公室,行不行?还真不行。(甘肃高铁学校)
很多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色彩,他们非常看重学生的个人陈述部分。美国人鼓励申请者的个性、长远规划、成绩之外的其它能力的展示,一些成绩平平但特点突出的中国学生因此完成了惊天“逆袭”,进入美国名校。
不过,在英国大学这边,这种情况极少发生,个人陈述基本上不具备“力挽狂澜”的功用,最多只能锦上添花。
上面这两招都不灵了,能不能疏通疏通关系呢?也不能。(甘肃高铁学校)
一次,我工作的英国大学与国内合作院校会议结束后,中方隆重接待,吃的是山珍海味,喝的是琼浆玉液。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国内大学领导与英方副校长私下聊着,希望帮当地教育厅领导的孩子解决一下留学问题,还特意说,学生条件不错,只是分数稍稍低了一点儿。
酒桌上被托办的事,英国人不置可否,事后再提起,回复一般是“你最好与xxx联系,我不负责这项业务”。即使托对了人,答复也常常是“按照学校的入学规定……”,吃了也白吃。
收到拒信,学生、家长、留学中介都不痛快,为了给各方一个更明确的交代、更合理的“台阶”,总要与英国人理论理论(argue)。
当然,argue是允许的,但结果又能如何?我多年前遇到的一件事,能够看出英国大学的“冷酷”。
国内合作院校的两个同班同学,学校背景、学习成绩、雅思等等,几乎不相上下。在申请过程中一个拿到了offer,另一个却被拒了。被拒的一方自然很懊恼,通过学校的国际办公室向英国大学写信,询问怎么回事,而且把另外一个同学的材料作为附件也发过去了。
英方回信说,“维持原判”,因为每个申请人的具体情况还是有差别的。这个看起来完全站不住脚的理由,自然招致被拒学生继续argue。拖了很长时间,英国大学回信,内容与上一封回信一模一样。(甘肃高铁学校)
事后通过私下了解才知道,原来英国大学发出的那个offer实际上是个错误,应该是操作失误,发出的offer不能轻易收回,而对其他类似背景的学生当然要“坚持原则”,不给offer了,而且英国大学绝不可能为此而道歉。
文化冲突最大的拒信,发生在不同英国大学录取标准的差别上。
同一个学生,同时申请了综合排名前10的一个英国大学,以及排名前30的另一个英国大学,结果大跌眼镜,前10的学校给了offer,前30的给了拒信。
而这个学生表示一定要上前30的学校!于是他委托的留学中介开始argue,并在邮件中附上了前10大学的offer。(甘肃高铁学校)
这个前30大学回复的大体意思是:祝贺你得到了某某大学的offer。但很可惜,你没有达到我们学校的录取标准,很遗憾,你没有被录取。不同学校的标准不同,这也能看出不同学校的优势和实力。(甘肃高铁学校)
本着教育公平的原则,英国人不会以学校的排名来衡量录取标准的高低,同时,他们的潜台词是:我招生的尺度由我自己定,别人怎么样,与我无关。(甘肃高铁学校)
微信公众号:gsrtts
轨道运校学校东校区
咨询QQ:3239182397 2993815968 2972468147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400-1551-575 400-0931-658.
乘车路线(从文化宫坐304路公交车终点站即可到达)来校注意安全,随时保持联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