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课本,新脚印
当晨读的铃声撞碎初秋的薄雾,我抱着摞到下巴的新课本,在教室的靠窗位坐下。初中时总嫌课桌太空,如今笔袋里的荧光笔、错题本挤得拉链都鼓起来——原来“中职生”这三个字,是把“期待”和“慌张”一起塞进书包的重量。窗外的银杏叶晃着光,像一页页没写完的草稿纸。
我们的课堂,是“速度与深度”的双向跑道。老师不再把知识点拆成小块喂到笔尖,而是丢来一张思维导图,让我们自己织知识的网。

我第一次做数学压轴题,草稿纸写满了几页,最后一步算错时把笔捏断了芯;第一次背文言文,站在走廊里念得比风还快,一回头发现同桌正举着手机帮我录“背诵打卡”。这些“赶不上节奏”的时刻,慢慢磨出了我的韧劲——原来“会学习”不是听懂每句话,是啃下难题时,笔袋里多出来的那页写满批注的草稿纸。
操场的晚风,总裹着少年的笑。刚认识的同桌,会在我困得点头时偷偷递薄荷糖;晚自习后一起冲去食堂买烤肠,聊“下次考试要超过的人”,也聊“毕业要去的海边”。那些踩着铃声冲进教室的早晨,那些把试卷折成纸飞机丢向垃圾桶的傍晚,让“三点一线”的日子,浸满了青春的甜。
作为二年级学生,我的“成长试卷”才刚写开头。往后要刷的题、要背的书,像教室外的香樟叶,长得密密麻麻。但我把笔袋的拉链拉得紧紧的——就像攥着刚发的学生证,烫金的字里裹着热乎的劲儿。我想在这教室里,把每道错题都当成“通关密码”,给我的青春背包,装满底气和闪光的回忆。我的脚印,正从这页新课本的第一行,稳稳踩下去。
撰稿 | 高云霞 2410班(护理)
初审 | 关志斌
终审 | 杨新潮
编辑 | 王淑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