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的快速生成,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,更是挑战。在新时代,高职院校必须把握新需求、新脉动,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“招式”。
“推进‘一带一路’建设关键在人才,根本在教育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,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、传承技术技能、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。”
什么是好老师?一位会不断成长的老师就是好老师。老师的成长在教育实践中,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,他们既帮助孩子们成长,也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。不断成长的老师是幸福的。每一位老师的成长会经历什么样的过程?
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,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。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必须坚持育人为本,致力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通过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、合作开展专业建设、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场地、人员互相兼职,校企双主体共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。
职业院校是培养“大国工匠”的摇篮,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,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。职业院校必须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,把工匠精神刻入学生心中。
要提高中职教育个人需求,就要提高中职教育质量,就要从生源上进行把关提高,就要做好中职教育生源的引流和截流工作。引流:对学习基础尚好的初中毕业生在对比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后,引导其选择就读中职教育。截流:把直接流向劳动力市场的初中毕业生截流至中职教育。